作者:陈顺林 作品名 :《银蝶翩舞》 材料 :油画 尺寸 :81/101cm 2025年
参加:第4回·國際美術展in大阪2025
8月8日至10日,由“問澄画廊”大阪問澄株式会社主办,中国画学会·日本协办的“与艺术相遇·同世界共鸣”第4回国际美术展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开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担任艺术顾问并主持开幕式。
大阪市立美术馆开幕的“与艺术相遇·同世界共鸣”第4回国际美术展上,中国贵州艺术家陈顺林的油画《银蝶翩舞》以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张力的视觉语言成为全场焦点之一,这幅以“贵州黄果树瀑布”为母题的油画作品,不仅是自然奇观的艺术重构,更以细腻的笔触与巧妙的构思,完成了一场跨越百年的文化对话,让中西方美学在画布上碰撞出动人的火花,展示出中国新传统文化的国际魅力。
油画布上的“道法自然”交响曲:《银蝶翩舞》的视觉叙事
《银蝶翩舞》的画面构图堪称传统与现代的精妙构成。前景处,陈顺林以浓淡不一的灰白与墨绿笔触铺就瀑布基底,水流的纯白倾泻,让银色的蝴蝶沿着草书“川”字的笔势蜿蜒奔腾——起笔处蝴蝶聚集像是积蓄的力量,瀑布源头的深邃静谧;行笔间去掉笔触而是呈现东方水墨的氤氲感,油墨渐淡如云烟弥散,恰如瀑布坠崖时的磅礴壮阔;后山与初生的太阳预示着中华民族与文化伟大复兴的冉冉升起,云烟从瀑布处缓缓而上,与空中纷飞的银蝶轨迹自然衔接,让草书“川”的雄浑与“蝶”灵动飞舞的轨迹形成奇妙融合。
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数十只银蝶的“后现代化”的意象塑造。它们并非写实的鳞翅生物,而是以极简半圆弧的银白笔触勾勒轮廓,翅尖切割出简约的圆形半弧度,既有西方油画中金属色的质感光泽,又暗含中国传统工笔“飞白”的空灵。银蝶群时而聚集如流萤穿瀑,与瀑布的“川”形轨迹重叠,仿佛是水流化作的精灵;时而四散如星点漫天,打破了瀑布的纵向张力,为画面注入轻盈的大地韵律之上的节拍。
更精妙的是中西绘画技法的融合呈现:陈顺林以水墨晕染的方式处理背景的岩壁与水雾,让山石的肌理在朦胧中透着东方哲学的“虚静”;而瀑布与后山的主体结构却暗藏塞尚式的几何分割,水流的转折处隐约可见三角形、几何的抽象骨架,使自然的混沌之力有了理性的秩序感。这种“写意晕染”与“几何结构”的碰撞,让黄果树瀑布既保持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又多了一层“空山新雨后”的空灵意境。
19世纪鸟居龙藏拍摄的黄果树瀑布,瀑布天然的形成“川”字造型
作者:陈顺林 作品名 :《银蝶翩舞》
跨越百年的文化对话
百年前,日本学者鸟居龙藏以现代主义摄影观念定格黄果树瀑布,镜头下的“川”形是对自然力量的客观凝视,暗含着对工业时代“理性认知自然”的追求;如今,艺术家陈顺林用银蝶为“川”注入诗意,让自然奇观跳出地域符号的局限——银蝶的“飞”既是具象的动态,更是中国信息化时代“无界传播”的隐喻,它们带着贵州的山水灵气,飞向更广阔的全球文化场域。
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这幅作品的意义更显厚重。鸟居龙藏的摄影曾是近代东西方文化碰撞的见证,而陈顺林的《银蝶翩舞》则以全球化文化融合的姿态,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自信,其绘画作品不回避传统,却能让水墨精神在油画媒介中重生;不拒绝西方,却能让几何结构为东方意境服务。正如日本策展人燕文涛所言,这种“重构”不是简单的元素叠加,而是“让地域性生长出全球化国际性,让东方传统绘画基因开出时代新花”。
当《银蝶翩舞》在大阪市立美术馆的灯光下呈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种文化态度——他证明真正的中国艺术与全球文明的对话,从来不是复古的怀旧或盲目的模仿,而是像黄果树瀑布与银蝶那样,让雄浑的中国文化传统与轻盈的翅膀共生,在跨越时空的对比中,书写属于中国人民新时代的文明新篇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