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本篇文章2504字,读完约6分钟

7月14日,由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以及工信部等13家国家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一文引起社会和行业的全面关注。这可能也是2020年以来,联合最多国家部委一齐发布重大政策意见的一次,其影响力、权威性和导向性都是前所未有的。那么,为什么国家如此重视新职业的定位和全面推进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呢?

新经济需要新职业 这是时代的选择。

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而一些列政策的出台让本来身处水深火热的企业看到未来和希望。尤其是新型基础建设一经提出,其概念和应用范围就被大家关注,几乎所有产业经济相关都向其靠拢。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信息基础建设、融合基础建设和创新基础建设等。在以数据和数字为基础要素的中,这次“新基建”范围的提出成为新旧动能转换、产业改造升级的一次“集结号”。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加速发展,疫情后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新经济已经成为缓解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新经济的重要核心表现就是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学的概念,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大数据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的过程,数字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得以在许多领域实现超越性变革和递进。因此,数字和数据是不可分割的一体的两种表现。由于数字经济赋予新经济活力,因此,新产业、新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发展和演变,成为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式中的主要动力,也就是被人们成提起的“三新”经济。适应新的商业模式必须要从观念和技能等方面全方位的认识和打造,新提出的15个新职业基础上,适应新时代的变化,认识新经济的发展模式,了解新职业发展的方向和规范要求就是求职个体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七十二绝技轮番上阵!这是行业的选择。

之所以13部门联合发文,其主要目的就是促消费保增长促就业,让经济内循环加大力度,保障国计民生的正常运转。《意见》提出,支持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的自主就业、分时就业。鼓励共享出行、餐饮外卖、团购、在线购药、共享住宿、文化旅游等领域产品智能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生活消费新方式,培育线上高端品牌。

文件明确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进一步降低个体经营者线上创业就业成本,支持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的自主就业、分时就业。大力发展微经济,鼓励“副业创新”。探索适应跨平台、多雇主间灵活就业的权益保障、社会保障等政策。如果说供给侧的作用是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那么提出多种就业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创新发展,更是一剂有利民生的“良药”。

80年代,在经济市场被提到最多的就是“搞活”两字。这是面对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发展之道。40多年以后,我们面对一场无情的疫情,再次提出数字经济加速推进企业变革这一概念,也是在共克时艰的大环境下提出的。这是历史的巧合,更是历史的选择。

可是,面对从没有过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该怎么做呢?

大数据支撑数字经济发展 这是未来的选择。

其实数字经济就是数据和数字技术支撑起的在线经济形态,也是持续加力推进无接触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有专家给数字经济进行了比较客观的定义,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模型和决策信息汇聚于平台上,调用于线上,并与外部组织通过网络协同达到互联互通,以形成网络化智能化生产经营模式。在笔者看来,这种生产经营模式的打造一是需要科技的引领,另外一方面,需要抓紧效率,建立成功模式,然后不断复制,让大数据赋能,实现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的普及化发展。

例如,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农产品的种子选取、耕种规划、环境监测、种植和加工过程中融入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形成集生产、质量控制、包装、物流、营销和品牌建设等为一体的智慧农业体系就是具有大数据观,可操作性强的科技应用。如目前比较知名的大数据卫星项目“人民星云”,就是通过卫星遥感手段,建立智慧农业数据平台,将上述信息经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帮助农民智能决策,通过视频音频或其他可视化技术将种植建议及时反馈到农民的手机上,科学指导农民投入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再比如,数据管理赋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打造工业5.0飞速发展的工业新业态。人民数据的大数据区域经济大脑项目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和全链条的改造,推动企业业务重组,组织机构变革,实现大范围的智能生产、柔性生产和精益生产,在企业产品设计、质量检验和市场预测等方面,推动企业创新和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构建,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一项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案例。

再如数字化技术对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赋能。在疫情期间,共享经济的适用范围更加扩大。数据显示:2019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为32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直接融资额约714亿元,比上年下降52.1%。阿里、滴滴等知名互联网企业纷纷在共享行业布局,作为“国家队”出身的“人民出行”更是一批黑马,与其他共享出行类企业分庭抗礼,成为慢行交通行业中重要的服务提供者。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底,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8亿人,其中提供服务者人数约7800万人,同比增长4%。共享经济为疫情之后复工达产和促就业等,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方英表示,我国产业互联网起步远远晚于消费互联网,无接触经济的核心基础是现代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化。工业企业的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化已经历了一段较长的时期,以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企业迅速发展,但整体呈现的特点是偏消费端,还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平台对消费端和制造端资源作出整合。笔者认为,数据是打造数字经济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科技基因,是根本。数据权的归属,合法合理的使用,合适的应用是实现数字化、打造全面人工智能社会的基础,因此治标还需固本。

总之,数字化转型是目前最先进最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面对疫情带来的未知数,社会发展,甚至是国际经济发展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变数。但危中有机,以创新求变才是解决之道。只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速打造适应变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就一定可以创新出彩,突破瓶颈,把握未来!(媒体评论人 梅亚川)